健康知识

高烧=烧坏脑子? 抽搐=抽坏脑子?

来源: 作者: 2021-09-22 0
我们常说的发热抽筋学名指的是“热性惊厥”,主要是由发烧引发的,以前认为是高烧(>39.0℃)引发的,所以叫高热惊厥,但经科学研究表明,只要体温高于38°都有可能发生惊厥,所以现在临床已统一诊断为“热性惊厥”。

  “医生,快救救我家孩子,反复高热39-40℃,脑子烧坏了”、“医生,快救救我家孩子,我家孩子发烧抽筋了,脑子抽坏了”,作为一名儿科医生,对于上述情况早就习以为常了.

  今天就让我们跟大家聊聊孩子发热抽筋的那些事儿,希望可以帮助到宝爸宝妈们。

  “家长怕发烧,发烧怕抽筋,抽筋会抽坏脑子”,这么一种固有思维长期困扰了广大家属。由于对发热抽筋的担心,特别是已经有过“热性惊厥”史患儿的家长,那更是对发烧充满恐惧,只要孩子一发烧,就想尽各种办法给孩子退烧,如反复吃退烧药(甚至体温不高的时候)、冰袋冰头、贴退热贴、酒精擦身、洗冷水澡,甚至有些老人还请人捉鬼、针扎手指放血等 …,哎,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!我们只能回敬大家一句,当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啊。针对这样的问题家长朋友们需要知道哪些知识?应该做哪些事呢?

注意,科普时间到了,划重点:

  我们常说的发热抽筋学名指的是“热性惊厥”,主要是由发烧引发的,以前认为是高烧(>39.0℃)引发的,所以叫高热惊厥,但经科学研究表明,只要体温高于38°都有可能发生惊厥,所以现在临床已统一诊断为“热性惊厥”。

  那有的家属就要问了,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发烧不会抽筋,为什么我的孩子容易抽筋呢?那抽筋到底对孩子脑子有没有影响?

  根据目前研究热性惊厥的具体原因尚未能完全明确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有遗传家族史的,特别是直系亲属有热性惊厥史的,孩子发生热性惊厥的几率就明显偏高,此外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6月-5岁之间的孩子,可能还与此年龄段患儿神经发育不成熟有关。那到底对脑子有无影响?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。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首先应明确自己的孩子发热抽搐到底是不是热性惊厥。一般而言,绝大部分发热抽搐都是单纯型热性惊厥,预后大多良好,无需特殊处理。但仍需排除其他易出现抽搐的疾病,如癫痫、中枢感染、颅脑肿瘤等。

在此重点提醒:因抽搐系脑细胞的异常放电行为,抽搐过程中存在脑缺氧,故反复抽搐或持续抽搐时间较长(如惊厥持续状态),大脑可因长时间缺氧而影响脑部血供、能量供应等一系列代谢活动,最后出现各种并发症,如影响智力、运动功能等,所以发热抽筋是有可能抽坏脑子的。

  “医生,快来看看,我家孩子发热抽筋了,手一抖一抖的”,又是一阵呼叫声传过来,医生立马起身冲过去检查,“不是,你这孩子不是抽筋,只是发热,有点惊跳”。“哦,惊跳?不是抽筋,那医生到底什么才是抽筋呢?”,OK,咱接着聊:惊跳,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生理行为,尤其易发生于婴幼儿。比如新生儿睡觉时突发四肢、身体的抖动,部分儿童常发生于惊吓、发热等情况后。那如何判断什么是惊厥呢?

继续划重点:

 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惊厥,最主要是已经该患儿是否出现意识障碍,若出现了说明其发生抽搐了。当然临床还有其他表现,比如全身僵直、四肢抽动、双眼上翻、牙关紧闭、口唇发绀等,甚至口吐白沫、大小便失禁。一旦出现上述抽搐情况,家属应该如何处理呢? 

我们继续上干货,接着划重点:

  正确做法:让孩子在床上或安全的平地躺下,解开衣领,尽量让孩子头侧着或者侧卧,防止呕吐时发热误吸后引起的呛咳窒息。抽筋一般不会咬伤舌头,所以避免往孩子嘴里塞东西或给药,若强行掰开抽搐患儿嘴巴也可能造成口腔损伤,同时塞进去不当的东西还可能堵塞呼吸道,引起窒息,同时损伤牙齿。相反,抽搐时家长还应尽可能将嘴里的小东西、碎食物以及分泌物清除干净,动作记得要轻柔哦。

错误做法:掐人中、剧烈拍打手掌、手指扎针放血等,有时不但阻止不了抽搐,反而可能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。


  因绝大部分的热性惊厥系单纯型,故持续时间很短,通常不到1分钟,90%在5分钟内自发缓解,一般不需特殊处理,且预后多良好。但如果抽搐时间超过5分钟以上,或者短时间内反复抽搐,建议立即就近就医或者打120求救。如果既往发生过惊厥持续状态(30分钟以上)的孩子,再次出现长时间发作的可能性较大,一旦发作,应尽早就医,尽快给予止惊药停止抽搐,并注意预防。同时还应减少患儿因惊厥发生的二次伤害,如摔伤、误吸等。

“那易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对以后会不会有影响?”

  据相关研究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年龄越小,再抽的可能性越大,首次热性惊厥时不到一岁,再抽的可能性大约50%,直系亲属有热性惊厥史的,再抽的风险也更大。反复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远期出现癫痫的风险略高于普通人群,总体来讲大约2%的热性惊厥会发展为癫痫,复杂型的热性惊厥概率更高,这种风险大多系由孩子自身条件决定,尤其与遗传因素有关,有时候药物治疗也不一定能改变这个趋势。 

“那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吗?”

  事实上研究已经证明,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在内的退热药,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发生,原因可能是惊厥主要发生在体温骤然的变化阶段。但是预防不了不代表不吃退热药,临床上一般建议凭患儿的舒适度来给予退热药物,婴幼儿因自主表达能力差,建议39.0℃以上服用,大年龄患儿可据发热引起自觉不适即可给予退热处理。易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也不是每次发热都会发生抽搐,且随着年龄的增长,绝大多数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次数会逐渐减少。